对蛇的恐惧,深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
提及“蛇”这类动物,总能引发我们 的留意——一些人不安蛇,另一些人则著迷蛇;不论你是 讨厌或者反感蛇类,没有人需要对蛇视而不见或抱着中庸 的情绪。纵观世界各地 的原住民文化,蛇类完全在所有民族 的神话中都是 经常出现频率最低 的动物图腾:它们或是 建构世界 的神灵,或是 吞噬生命 的恶魔,既让人崇拜,又令人惧怕。 在民间有“人类有恐蛇基因” 的众说纷纭,这是 一个谣言,就像对其他动物 的恐惧症一样,惧蛇症也是 一种心理疾病,可以通过脱敏疗法化疗。但蛇显然在灵长类 的恐惧心理演化史上,占据类似 的方位。
猴群小心地仔细观察一条蟒蛇。图片:Macaque Monkey / youtube 我们最近 的亲属——其他灵长类,在面临蛇类时也不会展现出得出现异常奇怪或不安。心理学家米内卡(Susan Mineka)找到,人工饲大 的猴子没有见过蛇,不告诉害怕蛇。
如果给它们看视频,里面有蛇和猴子混乱 的表情,那它们迅速就学会了怕蛇。如果把蛇 的影像替换成花上,猴子并会害怕花上。对蛇 的不安既是 后天学来 的,也有先天 的神经电路所反对。
与蛇面对面冲突 一项关于网纹蟒(Malayopython reticulatus)和菲律宾原住民关系 的研究告诉他我们,蛇与我们 的关系一直都是 密切而极富冲突 的。网纹蟒是 现存体长最久 的蛇类,仅次于个体体长可多达7米,普遍产于于东南亚地区。这种强健 的大蛇能适应环境林地,草地和湿地等多种生境,也转入洞穴,甚至在农田,乡村或城市 的排水系统中捕食,食性普遍,能猎食多种爬行类,鸟类和哺乳类,因此经常与其生境内 的土著人产生白热化 的冲突。
2011年 的一项研究统计资料了120名菲律宾原住民,当他们还必须依赖狩猎和收集来经商时,有26% 的成年男子被网纹蟒反击过;在砍刀等金属武器在部落中普及之前,网纹蟒反击造成 的原住民死亡率高达8%,19名被网纹蟒反击过 的原住民中,8名男性和3名女性意外遇难。1973年3月13日,一条极大 的网纹蟒爬进一个原住民家庭 的小屋,在处决了一个4岁 的女童和一个3岁 的男童后被男主人用砍刀杀掉;2007年,一条网纹蟒在绞死一只狗并咬22个月大 的原住民儿童后被杀掉。网纹蟒。图片:Rushen / Wikimedia Commons 由于菲律宾原住民成人 的平均值体重只有1.4米,体重只有44公斤,对大个体 的网纹蟒来说要绞死并吃掉一个原住民并不艰难。
除了必要与原住民发生冲突之外,网纹蟒也不会与倚赖狩猎和收集存活 的原住民争夺战猎物:原住民讨厌猎捕 的菲律宾野猪,菲律宾鹿,食蟹猕猴等,某种程度也是 网纹蟒讨厌 的猎物。 然而,这种冲突也并非是 单方面 的:菲律宾原住民也常常不会主动去找网纹蟒 的“困难”,只要有机会,他们就不会捕猎和食用网纹蟒,网纹蟒就像鹿和野猪一样是 当地原住民最少见 的猎物之一,而一条多达5米宽 的网纹蟒一般来说能获取多达20公斤 的肉。曾有一条6.9米宽 的网纹蟒被原住民杀掉,三个男人用了将近一小时就将其鱼肉分尸,获得最少25公斤 的肉;1982年5月27日一条6.4米宽 的网纹蟒在菲律宾伊莎贝拉省 的Palanan被原住民杀掉,并在其胃中找到一头14.15公斤重 的猪。
蛇类较好 的运动能力使得它们多依赖保护色和反攻来逃离敌害,也使得当地人需要用非常简单 的工具捕猎网纹蟒。白人猎人和原住民屠宰一条网纹蟒留给 的蛇皮。图片:Thomas Headland et al。
/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(2011) 害怕蛇 的历史根据 研究者还统计资料了蛇类与其他非人灵长类之间 的关系:蛇类 的猎物还包括原猴类、8种新大陆猴和10种旧大陆猴,比如网纹蟒常常滥捕食蟹猕猴,银叶猴,蜂猴和眼镜猴。毒蛇有时也不会出于对敌咬死受惊自己 的灵长类。 非人灵长类也不会与蛇再次发生白热化竞争,甚至对蛇 的生命导致威胁:白面卷尾猴甚至用树枝当“武器”砍死杀过一条三色矛头蝮,从猴子 的视角看堪比圣乔治屠龙!许多灵长类都会集群侵扰蛇类,还不会充满著奇怪地仔细观察蛇,避免紧张感(避免不安 的最差办法就是 面临不安)。
黑猩猩企图把一条蛇拨款它们生活 的围场。图片:Chimpanzee Sanctuary Northwest / youtube 人类学家伊斯贝尔(Lynne A。Isbell)明确提出,灵长类之所以演化出灵敏 的视觉,就是 因为要逃离可怕 的蛇。约6000万年前,毒蛇 的毒性演化提升了,眼镜蛇科和蝰蛇科经常出现,这两个家族还包括毒性最弱和杀人最多 的陆生毒蛇。
毒蛇采行埋伏 的办法猎捕,为此,灵长类被迫演化出有更加强劲 的立体视觉和辨识形状 的能力,以免被地雷般伏击 的毒蛇当作食物或敌人,遭到可怕一击。这个假说被称作蛇检测假说(Snake Detection Theory)。
一条加蓬咝蝰杀掉了一只幼小 的青长尾猴。图片:Steffen Foerster / Primates (2008) 蛇类与灵长类 的关系是 如此密不可分,对于我们 的祖先和近亲而言,蛇既是 捕食者,食物竞争者,也是 猎物。
对人类展开 的实验也找到,不安蛇 的记忆要比不安枪更为长久,虽然后者更为可怕。在还包括人类在内 的灵长类演化史中,“蛇”这一自由选择压力在基因里留给了深深 的烙印。
一项关于灵长类理解危险性 的实验中,日本猕猴在看屏幕上 的蛇照片。图片:Masahiro Shibasaki et al。/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(2009) 然而现在,与其说我们惧怕蛇,倒不如说蛇更加惧怕人类。
人类 的生产研发活动导致 的生境毁坏,对所谓“野味”和“食补”(还包括必要食用野生蛇类和用蛇泡酒,服用蛇胆、蛇血、蛇蛋等病毒感染病原体风险很大 的不道德)以及野生蛇类皮革制作 的奢侈品 的可怕执着,盲目向岛屿等薄弱生境引入外来物种,早已让许多蛇类沦为不受威胁物种,一些种类甚至因为人类活动早已绝种。 作为小型脊椎动物最重要 的捕食者和许多食肉目、鸟类、爬行类最重要 的食物来源,蛇类 的不存在对于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;相比惧怕蛇,一个没蛇不存在 的世界,也许是 更为可怕 的未来。
本文关键词:对,蛇,的,恐惧,深植,在,我们,记忆,之中,提及,开云app官网下载入口
本文来源:开云app官网下载入口-www.whydjt.com